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5月15日,在中国互联网市值榜首轮流坐庄的阿里和腾讯双双公布财报,而在增速上,阿里不出意外地再一次领跑了。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9财年营收3768.44亿元,第四季度营收945亿元,同比增长5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5月15日,在中国互联网市值榜首轮流“坐庄”的阿里和腾讯双双公布财报,而在增速上,阿里不出意外地再一次领跑了。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9财年营收3768.44亿元,第四季度营收945亿元,同比增长5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伪234亿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阿里巴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01亿元,同比增长42%。(2019财年为2018.4.1-2019.3.31,以下部分数据采取2019自然年换算)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号称全球互联网企业中一大经济体的阿里巴巴,能够在营收和净利润上保持40%以上的增长,可谓一大“奇迹”。
然而,数据的光环似乎掩盖阿里的险境。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比拼中,阿里似乎已经做好了探索和突围的准备,在变革浪潮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水大鱼大,这一气质在阿里新一季度和全年财报中展露无遗。这里需要重点强调阿里**财报中的几大关键数据。
首先是用户数据的增长及变化。
阿里财报数据显示,中国零售商城年活跃用户达6.54亿,比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增加1800万,值得注意的是,其在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达到7.21亿,比2018年12月增加2200万。
相当于在过去一年里,阿里电商的新增用户数量超过1亿,另外,据介绍这一部分的新增用户有77%来自下沉市场,截至3月底,比去年同期增长1.02亿。
**感觉便是,阿里这一数据的气质直接粉碎“拼多多威胁论”。
除了用户数据,2019年**季度阿里平台上活跃卖家的增速出现下滑,但较去年同期的数据相比净增1.02亿人,增长还是看得见的。
其次,阿里在核心电商业务上作为移动经济的一大动能并没有减速。
数据显示,2019财年,阿里在中国的零售电商业务GMV达5.73万亿。这个数字相当于2018年中国GDP的6.4%,相当于201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5.7%,在实物商品交易总额中(剔除未付款订单)的增速是25%,其中天猫、淘宝两大阵地分别增长了31%、19%。
根据此增长速度,财报披露阿里预计2020财年GMV将达1万亿美元。
阿里GMV、用户、营收、活跃买家、移动端MAU等趋势图
用户和业务数据的增长主要原动力在哪里?从阿里的收入结构图中一目了然。
根据财报数据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三年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对整体的收入贡献率**,其营收占比不降反升,根据地歌网计算,其贡献率从73%提高到86%。
2019年**季度,阿里电商业务营收788.94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菜鸟季度营收38.6亿元,同比增长35%;本地生活服务季度营收52.7亿元;云计算、数字娱乐季度营收分别为77.3亿元和56.7亿元。其中,核心电商业务占到总营收的85.8%,同比增长1.2%。云计算、创新业及其他两大版块占比在个位数,数据与娱乐版块业务有所提升,但是整体来看不显著。
显然,阿里核心电商业务仍然是增长的主引擎。在履带战略的设计中,其他板块业务还在“培育”期,此为第三关键点。
另外,第四点需要指出的是,处在培育期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也比较明显。首当其冲的是,阿里在数字与娱乐版块的持续输血。
根据财报显示,2019财年,阿里在数字与娱乐版块,经调整后EBITA亏损为157.96亿元,2018财年为亏损83.05亿元。
由于版权的稀缺性,这一块注定是烧钱的主儿,其中,优酷是*主要的部分,阿里近年来对优酷的扶持力度仍在逐年增加,对于剧集、版权的重视程度也加剧了成本的投入。
另外,阿里云的亏损也持续加大,2019财年,阿里云计算版块经调整后EBITA亏损为11.58亿元,而2018财年为亏损7.99亿元。
不过,云计算业务仍在亏损,但其高速的增长态势,以及在国内云服务市场的份额占比,表明历经十年的坚持和积累,看到的是前途的一片光明。
如果没有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帝国的梦不是随随便便拥有的。
石家庄网站建设消息在亏损上,阿里在创新业务方面,2019财年经调整后亏损为59.71亿元,而2018财年为亏损29.96亿元。对此,阿里方面解释称,亏损是由于对天猫精灵等新业务的投资,以及在技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投资。
阿里云计算、数字与娱乐业务、营收结构等数据图
对于阿里来说,过去一年阿里在饿了么讨伐美团点评的战役中,砸下的真金白银都号称是百亿级别的资金。
整体而言,拥有如此规模的今天的阿里,能够在用户、营收、利润等方面保持增速实属不易,这背后其实是阿里多年来业务规模带来的积淀及战略定力。
然而,即便是阿里这样的巨无霸级别的选手,在变革的浪潮里,一旦模式出现缺口便有力量奔涌而来瓦解之。
越是强大的暗流,水平面越显得平静。
或许阿里这条大鱼拥有足够强大的吞吐能力,具备有相当程度的控场能力,因而,连续很多个季度以来,阿里的财报数据都能亮瞎人眼。然而,商场如战场,强大的暗流其实从未停止过侵袭。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阿里的“势力范围”点爆了两场再明显不过的战役:一是,在电商战场中,阿里调转炮口与拼多多的正面对决;二是,在生活服务战场中,饿了么&口碑与美团点评的**竞赛。
一方面,拼多多凭借两把匕首——下沉市场和微信生态,硬是在阿里的眼皮底下崛起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拼多多挖走了超过3亿的用户,并且这些用户群均是阿里的“空白地带”,匕首划过,肉疼。更疼的是,和阿里系隔绝的微信社交富矿。
另一方面,阿里一直觊觎的高频刚需的生活服务领域,美团点评在王兴稳健“农村包围城市”的狼性地推战略中,率先夺得**市占比的宝座。而阿里只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自营的路走不通,转而95亿美元抢亲饿了么,在买买买地惯性中寄希望于饿了么&口碑,在生活服务这块心头肉上有所作为。
实际上,不难看出阿里在这两场战役中均蕴含一大真理——流量。某种程度而言,阿里财报的高增离不开这些阵地的追逐。
在PC时代,可以毫不讳言,中国电商唯阿里执牛耳,阿里也因此建构了自己的金城汤池。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在PC时代占据了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付款方式才是银行卡、财付通以及其它方式。在物流方面,由于有海量订单的驱动,毋容置疑,平台对物流标准的建构有足够的话语权;此外,关于用户评价体系、商户管理体系、代运营、数据分析等电商运营链条,阿里无一例外地开拓性推进。
直到今天,阿里标准在行业依然受用。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模式的穿透力近乎失灵。地歌网在《阿里缺口》一文中有提到穿透力。
穿透力是什么?科学的解释是能量外化穿透物质与辐射外界的能力,其有名的公式是E=mc。通俗点说,就是本身具备势能而导致的一种自然之力,它一般都能强大到突破所有既有的力量。
很多事物都具备穿透力,即营造了自身的势能之后,但后来者往往更加猛烈,从而迅速穿透了前者之力。
移联网的来临,让PC的世界瞬间失去了穿透力,不管你曾经在PC的世界建构了什么样的穿透力,人们更多地在手机上处理一切。
看似构筑高墙坚壁的阿里,很不幸即是在PC时代建构了自己的穿透力,10多年的突围厮杀并未能很好地迎接移动互联网这一穿透力的到来。
众所周知,阿里完美地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正因如此,阿里也错过了具备穿透力的根本动因。
正因如此,带着移联网基因出生的拼多多,通过游戏式的玩法,在微信生态中调动用户的即时性购买的欲望,从而实现裂变,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低价爆款的逻辑。美团同样如此,成功地在地推这一关键点上进行了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美团等都是腾讯系的“儿子、孙子”辈儿,真正系统和系统对抗,标准和标准的对决选手神龙见首不见尾。
那就是腾讯。
其中,阿里面临的挑战不是一星半点,而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对战。
“商业是一场持久战,一开始比拼的是灵感、勇猛和运气,接下来比拼的是坚忍、格局和理性。”吴晓波在《水大鱼大》中如是说。
如果单从时间线来考虑,作为一大移动经济体的阿里巴巴,无论是公布的**财报数据还是其整体的动能,阿里无疑是伟大的。
如果单从空间的维度看,阿里直面的现实是——四方来犯。
唯有凭借足够强的资本和生态协同的能力,拥抱变化,积极快跑。否则,在这一空间中,阿里的“失势”并非耸人听闻。
以时间为横坐标,空间为纵坐标,阿里要进行的是去掉昔日**的气概,来一场时空相配的竞赛。
不难发现,近几年,阿里很努力,入股B站、扶持哈啰出行,加速布局盒马鲜生、改造大润发等在新零售、大文娱等各条线上快马扬鞭,加速推进。
其背后*重要的一条线,就是流量,或者说是移联网维度下的用户。以淘宝和支付宝形成了天量用户,在短短几年中间,被微信轻松带走。
因为,迄今为止,阿里依然未能很好地撬动老年人群体,以及四五六线下沉群体,在线下场景中,支付宝虽然很早发力,只可惜并未狂飙突进,留下了大量的空白。
而用户量的不足至今依然是阿里之痛。其*有可能的穿透力长板未能迅速完成,在移联网来临之际,留下了大量的机会,给了后来人力量。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对于102年企业定位的阿里而言,看局看势的战略光芒一直闪现。尤其是在组织管理能力上。
从2003年开始,阿里对每一个岗位都实施了接班人培训计划,把文化、价值观以及团队合作纳入每个同事的业绩考核。
2009年,阿里成立十周年时,为了确保阿里文化未来的传承,正式启动了合伙人制度建设。
2012年,阿里开始实施阿里领导层年轻化的整体换代升级准备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平衡集团整体战略的延续性、稳定性,以及提高执行管理指令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阿里集团成立了战略决策委员会(董事长担任主席)和执行管理委员会(CEO担任主席)。
2015年可谓具有标志性的一年,一大批老阿里人开始交棒,号称史上**规模的管理层更替。自从2015年5月10日起,陆兆禧将卸任阿里集团CEO一职,出任集团董事会副主席。王坚、邵晓锋、曾鸣和王帅,也将把日常管理权移交给培养出来的70后管理团队,转而专注于战略、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传承。
随着马云的交棒,阿里巴巴进入张勇时代。
1972年出生的张勇接棒,一定程度上标志者阿里将全面由70后掌控“兵权”。张勇背后有一批70后猛将,B2B的吴敏芝、淘宝系的张建锋(行癫)、阿里云的胡晓明(孙权)、菜鸟的童文红、移动互联网的俞永福,还有身经百战、坐镇中场的姜鹏(三丰)、戴珊(苏荃)、吴泳铭(东邪)、蒋芳。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阿里巴巴管理层中,70后的管理人员占45%,80后占52%,而60后只占3%,还有3000名**的90后人才加入了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也正式进入了史上*重要的冲刺阶段。
*近几年,阿里不可谓不努力。2017年阿里走出股价的阴霾,如今市值超过4500亿美元。在过去的几年中,阿里拼发力。在新零售的落地中,阿里集结了银泰、三江购物、苏宁、百联集团、大润发、高鑫零售等陆军盟友,而且还孵化了盒马鲜生,同时,随着天猫小店、智慧门店落地,在多场景的覆盖上,其各方面的数据又打出了一个显著增量。
如今,在核心电商业务战场的守势中,80后的蒋凡接过统管淘宝、天猫的阵局,迎战各方敌人。
在接管天猫之后,这位“新官”的**把火便重启了十年前的倚天剑——聚划算。一边向上游产业链进击,一边集合淘抢购、天天特卖以三合一之力成为一个升级的全营销平台,前后端系统,希望在爆款上打出一个抢夺下沉以及更多人群的面来。
如果没有拼多多,在电商战场上驰骋多年的阿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从容地去调整、变革,不过,外部的倒逼换来的加速度地迭代升级,阿里需要在时空的交汇处找到*恰当的相交点。
这注定是一场硬战。
“如果把阿里巴巴看成是一条河里的鱼,我们是在顺流而不是逆流,因为这些长期的现实趋势因素是阿里巴巴继续发展的推动力。”蔡崇信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如此做答。
志之所驱,不可阻挡,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阿里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