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发布消息称,易宝支付因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没金额5000余万元。这是迄今为止,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最大罚单,超过了此前对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罚款的总合。 对于被罚以巨款的原因,央行给出的理由是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而
央行近日发布消息称,易宝支付因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没金额5000余万元。这是迄今为止,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超过了此前对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罚款的总合。
对于被罚以巨款的原因,央行给出的理由是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而据《时代周报》称,易宝支付被罚的原因是涉及了“二清”机构跑路事件。
另外,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还面临互金监管下的存管整治问题,目前规定的模式绕开了第三方支付,易宝支付这样的平台怎会甘心。
再加上近期美的等巨头购买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再一次被推到聚焦灯下。有关“二清”机构、互金的存管模式还有牌照价格等成为了业内的热点话题。
“二清”机构何时清?
据《长江商报》报道,第三方支付市场无证经营多以“二清”公司的形式存在,目前国内“二清”公司已超过2000家。
“二清”机构是个什么鬼?所谓二清,简单讲可以理解为支付机构与商户之间的第三方代理商,本来交易资金是直接清算给商户的,在这种模式下,交易资金先清算给代理商,然后再清算给这个商户。通过二清,支付机构可以快速做大特约商户规模,是占领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这是行业内二清泛滥的根本原因。
4月启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第三方支付的整治也在意料之中。央行与14部委联合发布全名为《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方案,监管表示要向“二清”机构开炮。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二清”机构由于无商户准入门槛,这几年在商户数量与交易规模方面取得了大幅增长,年交易量规模高达上万亿元,甚至超越了绝大部分正规的支付企业。
要说清“二清”的事儿,这里还要引入银行、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两个配角。
首先,发现没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商户这儿,存在竞争关系。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发展优质商户,采取了降低刷卡手续费的方式。
银行发现之后,没有采取降低刷卡手续费的方式,却采取了给刷卡商户补贴的方式,只要商户交易规模达到一定数额,银行就给予一定的补贴。于是,双方打起了价格战。
但是,在价格战当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实际上打不过银行。因为刷卡手续费对银行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却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入的**大头,当然,第三方机构要是也用补贴手段肯定也要甘拜下风。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有个经过实践验证的“营收平衡线”,即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交易规模超过1000亿元,这个平台才能盈利。如果规模不到1000亿元,这个平台就是亏损的。为了做大交易规模,许多交易量较小的机构就开始转卖支付通道,就相当于通过外包公司帮自己拓展业务。这些外包公司就是“二清”机构。
据
石家庄网络优化消息,之前银行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接口费用一般在千一或者千二。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外包机构收取的手续费一般在千三或者千五,有的规模较大的机构这个费用在百一、百三或百五,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中赚取差价。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已经形成生态,有业内人士就表示,
“只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危机存在,‘二清’机构就难以灭绝。”
不过,银行业却不这么看。一位商业银行的前高管向野马财经财表示,正是第三支付机构的野蛮生长,包括存在“二清”机构,没有对接银联(此前规定要求接入银联,目前的政策是将接入网联机构)等不合规现象,导致银行体系内的支付发展受阻。目前,银行业内的信用卡业务受到第三方支付冲击,第三方支付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体制内的受监管,体制外的不受监管,这不公平。”
野马财经通过查阅央行数据发现,2015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32亿张,较上年末下降5.05%,这也是信用卡发卡量7年来首现负增长。这与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得不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对于商户来说,“二清”机构游走于法外之地,与监管“躲猫猫”,一旦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债务纠纷,就会出现卷款跑路的现象,危及商户资金安全。
易宝支付受罚,也表明了监管此次清理“二清”机构的决心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