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由邯郸市公安局经办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经测算,此次被泄露信息数量实际超40万条
近日,两条关于公民信息安全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据报道,在由邯郸市公安局经办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经测算,此次被泄露信息数量实际超40万条。
另外,据报道,T3出行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个人权限”,曾在10月被工信部点名要求整改。11月10日,由于仍未完成整改,T3出行App被工信部第二次点名通报并责令下架。
石家庄网站建设消息近日,T3出行App悄然重新上架于各应用市场。
圆通快递公司40万条信息泄露事件,主要是快递公司有内鬼作祟。内外勾结,偷取以及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形成一条严密黑色产业链。虽然现在内鬼已经被抓住,但相关公司还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内鬼”?为什么“内鬼”能轻易套取信息并不被及时发觉?
至于T3出行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在工信部强令下架后不久就重新上架,令人担心其是否彻底完成整改。
这两起事件都是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刺痛。在此类事件中,与外部勾结的“内鬼”,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行为,都是表象,相关企业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意识与机制缺失,才是症结所在。
一心只想从用户身上获利,而不顾及用户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当下很多企业的通病。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企业责任压不实,关键还是越轨成本太低。虽然这几年立法步伐加快,惩戒力度逐步加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违规企业所接受的处罚还是太轻,比如通报批评和要求整改等。企业不受到真正的教训,保护个人信息的口号喊得再响,都缺乏实际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严防“内鬼”,还是通报批评、要求整改,都不能流于表面,还是需要更长久长效的精细化治理来应对。
比如,对于企业存在侵害用户隐私以及放大信息泄露风险的行为,要加重惩戒;对出现严重信息泄露事件的企业,要严苛问责,倒逼整改。还可以用信息安全指数为企业评级,企业的信息安全指数越低,用户对其信任度也越低。只有企业真正被法律震慑,被规则束缚,才会真正重视用户信息安全,补足监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