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其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2.7%和10%。中国的消费潜力比较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一定要扩大内需。 近日,多项研究数据显示,新冠
**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其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2.7%和10%。“中国的消费潜力比较大。”**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一定要扩大内需。
近日,多项研究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将深刻影响零售消费相关行业。来自阿里巴巴的一份财经报告称,线下消费受阻的情况下,线上消费继续保持旺盛。复工后中国人均手机使用时长仍增加28分钟,意味着“云端”生活带来的尝鲜习惯将被保留下来。吃、用两大场景将加速转移线上。
日前,在回答记者关于直播带货对经济影响的提问时,毛盛勇称,“未来新型消费形态成长会更快。新型的消费表现会更加强劲。”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大趋势,而做直播,将成为线下商业切入数字化的*短路径。
以淘宝直播为例,2月11日,淘宝直播宣布向所有人开放零门槛免费入驻,没有淘宝店也能先开淘宝直播。当月就有100多种职业转战淘宝直播间,1万多田间地头的大棚变成淘宝直播间。而在接下来的3月份,直播为商家带来的成交订单数同比增长超过160%,新开播商家同比增长近3倍。随后,内容化、社区化的购物场景,成为带动疫情期间消费恢复的重要动能。
短短一个多月内,记者还注意到,商场直播、***直播、卖房直播、县长直播等新形式也层出不穷。到3月底,淘宝直播还发起“我为湖北胖三斤”,上亿**吃货全力“吃”援湖北,半个月吃光2.6万吨湖北农产品。朱广权、尼格买提、李思思等央视主持人,以及多家媒体等全部变身淘宝主播。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在刺激传统消费“火”起来。
“除了电商网购之外,游戏、教育、医疗等众多消费场景都在线上集中爆发,相应的消费需求同样井喷,”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全场景触网”态势使得互联网更加深层次地融入到了国人的生活之中。
在付一夫看来,直播这种创新模式可以被视为撬动消费市场回暖的一个支点,有望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目前来看,各行各业都开始涉足直播带货,这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对接产品端和需求端,又能避免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还能依托直播平台的巨大流量和主播的生动展示,来刺激消费和生产的回暖,同时也帮助了零售业的复苏。”
除了直播带货,中国消费金融40人论坛副秘书长程雪军也颇为看好激活新消费的“宅经济”,他认为,“在一个时间段内,会是相对独立的商业模式和现有的传统实体商业模式互补。”
近日,在**发放总面值2.5亿元消费券的带动下,“宅经济”热度进一步升温。以京东到家为例,从4.15周年庆大促消费数据来看,除生鲜肉禽、个护家清等品类的生活日用品消费延续高增长态势外,休闲零食、进口商品、乳制品销售增长提速;手机消费掀起了“1小时到手”新风潮,京东到家的手机品类销售额环比1月增长了5倍;华为新机开售后,首笔送达订单仅用了33分钟。
而大促期间的热卖商品类型也显示出,富有“烟火气”的消费新常态正在快速恢复中。以“重启”不久的武汉为例,京东到家大促峰值日,武汉线上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2倍。进口食用油、糕点饼干、啤酒成为大促期间销售增长*快的品类。程雪军表示,从生鲜食材转向休闲零食、酒水饮料及进口商品,反映出本地居民的消费重点已经从刚需囤货,切换到追求品质和愉悦的升级体验,呈现出鲜明的消费复苏回暖态势。
除了“宅经济”下的外送,餐饮企业的另一个方向是零售化。
例如,随着2月复工全面拉开,盒马鲜生销量与疫情暴发前(1月6日-12日)相比仍然大幅提升,热销商品中不乏生鲜和餐饮之外的生活用品,此外*近涨价又恢复原价的海底捞,旗下自热小火锅产品目前已占其总收入的17%。“未来,餐饮零售化,开发包装食品或成为餐饮企业对冲风险,拓展新市场的机会点。”程雪军分析道。
不单单是餐饮业,程雪军认为,“宅经济”通过借助已有的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直播平台、视频平台等),以技术为纽带,把疫情中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促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他预测,疫情期间,新零售到家服务,将成为防疫工作进入平稳期后仍然广受青睐的消费方式。
旅游等消费场景难以快速回暖 亟需助推
当前,我国境外输入疫情压力依然较大,受此影响,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短期内难以快速回暖,而这些也是亟需助力帮扶之处。
石家庄网站建设消息目前,我国实现了绝大部分“省-市-县-乡”的物流通达,甚至在绝大部分东部地区实现了“农村电商”。发达的智能物流体系为各地“互联网+消费”发展夯实了物流基础。程雪军建议,要着力拓展消费扶贫渠道,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扶贫服务模式助力脱贫。
“首先要在农业领域的消费场景发力。”他解释道,疫情下消费扶贫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情况的好坏。但苦于物流成本高、缺乏营销包装手段等原因,除了农民自给自足,当地的产品很难“走出去”。
其次是餐饮业,程雪军谈到,多数餐饮业主要是中小企业或者个体户,占据了市场主体地位,唯有助力餐饮扶贫,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销售,开展互联网直播等营销方式,并在政策上扶持鼓励,聚集人气、商气,方可更好地实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
程雪军补充说,疫情对旅游业造成重大冲击,尤其是对诸多贫困地区的旅游景点,对此可以采取“云旅游”“旅游券”等方式助力旅游扶贫。此外,教育等相关行业也应该有意识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拥抱互联网,开拓线上业务,在提质增效降本的同时,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渡过疫情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