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史无前例的投资并购年。这轮并购浪潮的背景,是正在发生的一场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大迁徙。投资并购,要靠实力说话。于是,两家估值排名世界前五的千亿美金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成了移动互联网领域最重要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并购年。这轮并购浪潮的背景,是正在发生的一场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大迁徙。投资并购,要靠实力说话。于是,两家估值排名世界前五的千亿美金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成了移动互联网领域*重要的争夺者。“二马”个人色彩鲜明,造成了腾讯与阿里巴巴的投资逻辑差异化。要探究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格局,就需要审视和比较这两家公司的并购策略和逻辑。
马化腾,以低调务实著称。这决定了其掌管的腾讯控股的投资策略,那就是:绝不浪费“社交红利”,甘做“二股东”,用微信做超级筹码。
腾讯的投资逻辑是:一切收购,都是为了让其“社交红利”**化。比如前期腾讯投资重点在游戏,利用巨大的Q Q用户基数,形成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再反哺微信生态链,布局移动互联网。据
石家庄网站建设了解,腾讯的经典投资案例包括:战略投资O 2O领头羊大众点评网、搜狗,以及本周宣布的注资电商巨头京东。
社交本身并不赚钱,****挖掘数量庞大用户的潜在价值(如游戏、广告、电商),才是腾讯赚钱的关键所在。过去几年腾讯的业务扩张和收购都是基于这一逻辑。
相比于马化腾,马云则有三大强项:公关、融资能力、布局。这让其掌管的阿里巴巴集团形成了布点全面、“资本游戏超级拼图”的投资策略。
对此,行业内的一种说法是,阿里巴巴把收购定义为一场资本拼图,它是一家电商公司,但因为处于IPO关键期,因此不希望外界认为它仅仅是一家电商公司。阿里巴巴的经典投资案例包括:全资收购高德,战略投资新浪微博、U C浏览器、美团、陌陌。阿里巴巴拼出一张超级蓝图,无非是告诉市场:我们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甚至不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